先生同姜常喜一样,觉得常乐应该进学堂,同龄的朋友还是需要的。
世家谱系先生给两个弟子讲的差不多了,余下的就靠弟子们自己去消化。
周澜通过这段日子的学习,对于世家的认识也更清晰了。至于说再高深的,那就要看他悟到什么程度,先生会跟着讲到什么深度。
不过给常乐选学堂的事情,还是很为难的,因为意见太多了,师徒四人四种结论,还没有参考姜三老爷夫妇的意见呢。
最后还是先生不耐烦:“就去官学那边,他们郎舅一起读书,有什么不好。”
姜常喜:“距离太远了,而且那边进学太麻烦了,我们常乐会让人说闲话的。”
先生:“既然做了我的弟子,就无需在意那些闲话,能进去就是本事。”
跟着:“不许在分辨了,这事我说了算。”那就是不讲道理了。
姜常喜:“先生。”
先生:“我都没有坚持送去我那老友的学堂,你的坚持也也就算了吧。”
常乐,同周澜:“先生说的是,弟子听先生的。”所以这事就定下了。
常乐还安慰自家姐姐:“没有实力的人才怕别人说闲话,我有这个实力在,不怕的。”
姜常喜心说,是那么回事吗,离家近点多好,上学放学还有我去接送呢,你们这是生生的剥夺了我接送孩子的快乐。
姜常喜:“常乐你当真要去官学吗,很辛苦的。”
常乐凝眉,不高兴了,很有针对性的说道:“在你心里,我不能吃苦,比不过他吗。”
姜常喜看看周澜,在看看常乐,算了我什么都不说了。
看着师徒,姐弟都说差不多了,周澜才说道:“虽然都是官学,可根据年纪,学习京都,是分开的学堂。如常乐这般的年纪,刚好距离咱们府上不远。”
瞬间这事就完美了,姜常喜高兴:“那可真是太贴心了。”
先生还真就不知道,学院里面这么贴心的安排。
问题解决了,常乐上学堂了,于是府上先生就变成了最清闲的一个。
每日里带着小童到处走,有时出去三五天也是有的,周澜同常乐遇到学问上的问题,人家先生都给集中处理。
当然了,大多时候,先生还是在府上的,每日里早晚给两个弟子讲学。都是亲传弟子的待遇呀。
姜常喜依然是那个蹭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