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天,俺答的中军毫无动静,既没有怒而兴师猛攻德胜堡,也没有因为左翼大败而顺势撤围,倒仿佛一个颟顸醉汉般反应迟钝。
但德胜堡中之人,上到半拉子钦差高务实和大同镇守黄孟宇,下到以马巍为首的大同诸将,没有一人敢放松警惕。毕竟在他们看来,俺答的反应实在极不正常,这种打又不打,退又不退的表现,完全不符合这数十年来俺答所展现出的风格。
俺答应该是一个果决而又固执、精明而又大气的领袖。
由于镇守太监在此,马芳的战报也已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德胜堡,战报里说马芳此役“是日忽雨,遂决议出兵,虏等弓弦既软,又遭突袭,故大溃。芳等分进合击,追敌百里乃回,得虏首五百二十七级,战马百二十匹,伤敌及缴获无算。实数十年来出漠第一功也。”
前文曾有述,明军对战蒙古,击退乃至击败敌军并不算少见,但斩首却十分困难。此役马芳一战斩首五百多级,说是“数十年来出漠第一功”也许略有夸张,但的确也是极其少见的大胜。
按理说,俺答先是中军被袭,意外伤了得力干将恰台吉,接着又接到长子辛爱所部大溃的消息,其心情应该要么惊怒,要么惊惧。
若惊怒,则应该出兵报复;若惊惧,则应该顺势退兵。
可是,偏偏俺答全无反应。
这下子,反而轮到德胜堡中的明军惊疑不定了,大家几乎都认为俺答是在策划一场大阴谋,唯有因为自家家丁受损严重而一整天闷闷不乐的半拉子小钦差高务实对此持反对意见。
高侍读言之凿凿地表示:俺答虽不退兵,却一定会请和,且不仅请和,还会请求朝廷册封。
高侍读的理由倒也不算很复杂:俺答原先担忧孙子会被明廷斩杀而出兵威胁,但现在朝廷册封把汉那吉的消息已经传出关外,俺答出兵的理由已经不成立。
同时,由于明军一方面守备得宜,一方面出击获胜,俺答应该清楚这次出兵讨不了什么好处,而他自家原本就遭灾严重,今年前两次出兵劫掠也都被马芳、戚继光等打了回去,再算上这一次,已经是一年出兵三次而又徒劳无功,这实际上已经严重超出了蒙古自身的承受能力,他再继续打下去,大明方面根本无所谓,他自己却要生生把自己拖垮。
但道理说到这一步,大家认为还不够,因为仅仅如此的话,了不起俺答退兵也就是了,毕竟大明其实也没有能力奔袭数百里去打他土默川本部,何至于请和请封?
本来高侍读是没有什么兴趣给这群边关战将们上政治课的,但考虑到他在这边的分析一定会上达天听甚至通过朝廷邸报而公告天下,因此出于“养望”考虑,高侍读还是勉为其难地给他们简略分